top of page

​研究背景

根據香港統計處發表的《2016中期人口統計》,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較2006年顯著增加70%至584,383人,佔總人口的8.0%,當中有98.7%為常住居民。報告指出,主要的少數族群為菲律賓人(31.5%)、印尼人(26.2%) 、南亞裔人士(14.5%)、混血兒(11.2%)及白人(10%) ,而首兩族群主要為外籍家庭傭工。雖然他們佔香港人口一定的比例,有研究指出,,由於本地人的種族歧視、語言障礙、難以適應香港雙語教育制度、生活環境惡劣及家庭月收入低,這些族群一直處於弱勢地位(Loper, 2004)。

Snapshot10-Chart1.png

 

根據統計處在2011年收集的數據,有44,320名少數族裔人士屬「15歲以下」群組,他們理應在2014年起陸續接受大專教育。不過,傳統上全日制大專生卻只有1.3%為少數族裔人士,遠低於他們在整體人口構成的比例。

Snapshot10-Chart2.png

平等機會委員會在2013年指出,香港政府早就意識到教育不平等限制了少數族裔填補香港的人才短缺。即使擁有才能,他們的成功卻受到無數的社會障礙窒礙,令政府施政失效。由於教學語言完全是廣東話,因此少數族裔接受幼兒教育的比率比整體人口來得低。基於同樣原因,公立特殊需要學校亦未能好好照顧非華語(NCS、少數族裔)學童:他們的父母可能需要離開香港才能讓小孩接受適當的教育。

這種情況損害了非華語兒童的機會。一般人難以負擔私立學校的費用,而「指定學校」亦無助共融。因此,中小學可申請撥款資助,為校內的非華語學生建立校本教學。相比之下,到了大專程度,這群學生幾乎沒有得到支援持續學習中文。

bottom of page